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不同類型的堿、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麵張力的影響(上)
> 水浸提提取肥皂莢皂苷水溶液最低表麵張力及影響因素分析——摘要、材料與方法
> pH對馬來鬆香MPA與納米Al2O3顆粒形成的Pickering乳液類型、表/界麵張力影響(四)
> 新型納米材料2-D納米黑卡在油水界麵的微觀驅油機理、界麵張力測定(二)
> 礦井瓦斯防治:表麵活性劑溶液表麵張力、泡沫特性及對甲烷緩釋效應(三)
> 全自動粉色视频黄色网站無法啟動、讀數不穩定等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 3種助劑對螺蟲乙酯和聯苯菊酯藥液表麵張力、金釵石斛菲盾蚧防治效果的影響(二)
> 界麵張力作用下泥質鑽渣泥化黏附機理分析
> 聚氧乙烯鏈長度調控非離子Gemini表麵活性劑的表麵張力、接觸角(四)
> 嗜熱鏈球菌發酵乳對全蛋液起泡性、pH、黏度、表麵張力的影響(三)
推薦新聞Info
-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麵活性劑的表/界麵活性的影響(二)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麵活性劑的表/界麵活性的影響(一)
> 典型離子型與非離子型起泡劑的界麵行為對泡沫性能的影響機製
> 新無氰白銅錫電鍍液及電鍍方法可降低表麵張力,促進鍍液對複雜工件的潤濕
> 一種耐超高溫酸液體係、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麵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四)
> 複合驅中聚合物與陰離子表麵活性劑的協同作用研究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矽OLED基板玻璃表麵張力的影響——結果、結論
> 化學組成對無堿鋁硼矽OLED基板玻璃表麵張力的影響——摘要、實驗方法
> 納米滲吸驅油劑種類、降低界麵張力和改變潤濕性的能力等機理研究(三)
內壓力是什麽意思?液體表麵張力與內壓力的區別與定量關係
來源:大學化學 瀏覽 1097 次 發布時間:2024-10-15
建立了液體表麵張力與內壓力間的定量關係,並據此得到了液體表麵層的厚度或分子間的有效作用距離。
在涉及液體的表麵張力是怎樣產生的問題時,有些專著和物理化學教科書是將表麵張力與液體的內壓力相聯係,闡明兩者的區別以及它們之間的密切關係。這對理解液體表麵張力的來源有重要的意義。本文試圖進一步從定量角度來闡明這個問題,並從中引出有價值的信息。
1、表麵張力與內壓力
若有一純物質液體與其氣相共存,不難理解,液體體相中的分子與表麵層分子的受力狀況是不相同的。體相中的分子受周圍分子的作用力是各向均等的,分子猶如在一個均勻的力場中自由地運動;而表麵層中的分子受周圍分子的作用則是各向不均等的。由於通常氣相的密度遠低於液相,致使表麵層分子的受力是不對稱的,它們會受到垂直於表麵且方向指向液體體相的合力的作用,這個合力來自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單位麵積的這個作用力便稱為內壓力。
表麵層中的分子正是由於受到內壓力的作用,使它們產生一種避離表麵的傾向。於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液體將盡可能地縮小其表麵積。這種傾向猶如表麵有一層繃緊的薄膜,使其受到一種收縮張力的作用,表麵上單位長度的收縮張力便稱為表麵張力或界麵張力。
由此可見,表麵張力與內壓力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力,前者作用於表麵,力的作用方向與表麵相切,其作用是使表麵盡可能縮小;而後者則源於分子間作用力的合力,其作用方向垂直於表麵且指向液體的體相。這兩種力密切相關,實為因果關係。有些專著用圖1所示的力學類比來形象地表示兩者間的關係猶如用滑輪舉起重物,舉重所做的功即為水平方向拉力所做的功,意即擴大液體表麵積所增大的表麵自由能等於液體從體相反抗內壓力移至表麵需做之功。本文試圖更進一步在兩者之間建立定量關係。
2兩種力間的定量關係
設想有一柱狀液體,將它拉開分成兩半(圖2)。若液體的橫截麵積為A,則不難得到拉開時需做之功為:
式(1)意味著拉開液體所做之功被完全用來增加液體的表麵自由能,此功亦稱內聚功,因為它是將原本內聚在一起的液體拉開分成兩半需做的可逆功。顯然,這個功是因反抗液體的內聚力亦即分子間的作用力所致。假定分子間的作用合力為F,分子間的有效作用距離為l,則內聚功也可表示為:
式中pi=(∂U/∂V)T是內壓力的熱力學定義,式(5)便是本文所得結果。由此可見,表麵張力與內壓力的關係是很簡單的,它不僅說明了縱向作用的內壓力與表麵上橫向作用的表麵張力成正比,而且還能說明圖1所示的力學類比。圖3是該說明的示意圖。
圖3力學類比說明示意
圖3隻表示了氣/液表麵上一個分子的有效作用範圍,它是一個半徑為l的圓球。圖中piV是體積為V的液體從體相反抗內壓力移至表麵時需做的可逆功;Fl是將液體拉開而分成兩半需做的可逆功,即上麵所述的內聚功WC。不難證明,這兩個可逆功是等價的,因為如式(4)所示,pi=F/A,而V=Al,其中V是體相中高度為l的液柱體積,A是液柱的橫截麵積,所以有:
將式(6)代入式(3),可得:
式(7)實際上就是式(5)。這就是說,將體積為V的液體從體相反抗內壓力移至表麵需做的可逆功與將液體分成兩半需做的可逆功等價,都等於表麵自由能2σA。
3液體表麵層厚度
所謂表麵層厚度,是指液體中分子受力不對稱區的厚度。不難明白,這個厚度正好等於液體分子間的有效作用距離l。因為任何與液麵的距離小於l的液體分子都有可能與氣相分子發生作用,從而使它失去作用力的對稱性。現若用δ表示液體表麵層的厚度,則因δ=l,式(5)也可表示為:
式(8)提供了一個估算難以測定的液體表麵層厚度的簡便方法,因為液體的表麵張力和內壓力都可用實驗精確地測定。
表1是用此法算得的結果。表中列出了293.15K時若幹非極性或弱極性液體的表麵張力和內壓力實驗值,由式(8)算得的液體表麵層厚度δ則列在表1的最後一列。
表1 293.15K時若幹液體的表麵張力、內壓力和表麵層厚度
由表1可見,這些液體的表麵層厚度相差不大,約為1.5×10-8cm。這是由於這些液體的分子間作用力主要是van derWaals引力,這種力與分子間距的7次方成反比,故分子間的有效作用距離是很短的。這決定了液體表麵層的厚度很小,在離開液麵大約1個到幾個分子直徑距離後,分子的受力便各向均等而變為對稱了。
4討論
應該指出,式(8)僅適用於非極性或弱極性液體。這是因為上述推導認為,液體的表麵自由能是由反抗液體分子間的內聚力做功所致,如果將液體分成兩半,與環境沒有熱量交換,則液體的表麵自由能完全是由內聚能轉變而來,即:
式中-U為液體的內聚能。由於非極性或弱極性液體分子間的作用力主要是van derWaals引力,其內壓力可由a/V2表示,故有:
將式(10)代入式(9)即得式(7),其中V=Al。這就是說,將圖2所示柱狀液體拉開至分子間的有效作用距離l,就相當於將體積為A×l的柱狀液體的內聚能轉變成了液體的表麵自由能,而這種液體則是非極性或弱極性的。
此外,式(8)計算是在氣相密度遠低於液相密度,以致前者相比於後者可以忽略的情況下得到的,這就是說,表1計算結果僅適用於氣液兩相遠離臨界狀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