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推薦新聞Info
-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麵張力、表觀黏度值(三)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麵張力、表觀黏度值(二)
> 燒結礦致密化行為研究:不同堿度條件下熔體的表麵張力、表觀黏度值(一)
> 如何提高非離子表麵活性劑的表麵張力預測精度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麵張力與界麵張力的變化(二)
> 不同水淹程度的油藏環境下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出液的表麵張力與界麵張力的變化(一)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麵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三)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麵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二)
> 新型助排劑配方組分、對表/界麵性能的影響及助排效果(一)
> 電噴霧質譜離子源技術優化策略:降低外鞘液表麵張力,加速液滴溶劑蒸發
4種油醇烷氧基化物平衡和動態表麵張力、潤濕性、泡沫性、乳化性質研究(四)
來源:日用化學工業 瀏覽 72 次 發布時間:2025-06-26
2.5泡沫性
起泡性和穩泡性是表麵活性劑泡沫性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圖7是0.01 mol/L油醇烷氧基化物水溶液在氣體流量為150 L/min時測量的泡沫衰減曲線。圖中的T0為停止通氣時間,可用此時的泡沫高度表示表麵活性劑的起泡性,此後泡沫開始排液並發生衰減。從圖中可以看出,4種油醇烷氧基化物在60 s時的泡沫高度基本都為183 mm,說明4種烷氧基化物的起泡性基本一致。在停止通氣後,油醇烷氧基化物的泡沫高度迅速降低,並沒有經過一個泡沫高度維持不變的時間段,說明此時泡沫不僅開始排液並且發生了坍塌,油醇烷氧基化物的泡沫不穩定。從圖中還可以看出,OEn中泡沫衰減速度為:OE3>OE7>OE5,在255 s後,OE3和OE7的泡沫衰減速度幾乎一致。而OE3P3的泡沫衰減速度最快,這可能是因為PO的支化結構使得液膜的強度較差所致。
圖7油醇烷氧基化物的泡沫高度隨時間變化圖
采用動態泡沫儀的結構分析模塊,對泡沫中氣泡的形貌隨時間變化進行了測定。圖8為0.01 mol/L油醇烷氧基化物水溶液在1,3和4 min時的泡沫結構和氣泡尺寸分布直方圖。從圖8中可以看出,4種烷氧基化物水溶液中均形成了大小均一的氣泡,隨著時間的延長,由於氣體的擴散,氣泡發生聚並和熟化,其結構由橢圓形向圓形轉變,且氣泡尺寸變大。在4 min中時OE3P3水溶液中的氣泡已經發生了破裂,說明OE3P3水溶液的泡沫穩定性較差。從氣泡尺寸分布直方圖可以看出,4 min以前,OE3、OE5和OE3P3水溶液中的氣泡麵積都集中在0.01~0.05 mm2,而OE7水溶液中的氣泡麵積則達到了0.1~0.25 mm2,後者的氣泡麵積是前者的5~10倍,這可能是由於OE7分子結構中長的、卷曲的EO鏈使其具有較大的親水頭基,每個OE7分子在液膜的氣-液界麵上所占的最小麵積較大,分子排列較為鬆散所致。
圖8 0.01 mol/L的OE3、OE5、OE7和OE3P3(從上到下)水溶液中的泡沫在1,3和4 min時(從左到右)的結構及氣泡尺寸分布直方圖
2.6液晶型乳液
2.6.1乳液形貌
圖9(a)~(d)為分別以OE3、OE5、OE7和OE3P3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液滴在POM亮場的圖像,可以發現球形液滴分散在連續的水相中,且以OE3為乳化劑形成的乳液具有均勻、細小的液滴。通過測定乳液液滴的粒徑分布可知,分別以OE3、OE5、OE7和OE3P3為乳化劑形成的乳液液滴的平均粒徑為3.65,3.95,4.66和15.34μm,即隨著OEn中EO加合數的增加,乳液粒徑的尺寸逐漸增大,且當在OE3中引入PO基團後,乳液的粒徑明顯增大且達到最大值。這可能是因為在乳液的形成過程中,油醇烷氧基化物表麵活性劑分子在油/水界麵定向排列可以增加液體石蠟在水中的分散性,使得液體石蠟油滴均勻分散在水中,形成細小的液滴,且表麵活性劑分子定向排列形成的乳化膜可以防止乳液液滴聚並,從而可以使乳液保持較小的粒徑。但隨著油醇烷氧基化物分子結構中卷曲的EO鏈增長和支化的PO鏈的引入使得其在油/水界麵的排列結構不夠緊密導致乳液粒徑變大。
圖9乳液液滴在POM亮場的圖像。(a)OE3,(b)OE5,(c)OE7,(d)OE3P3
2.6.2液晶結構
對製備的乳液在POM暗場進行了觀察,液晶乳液的結構紋理圖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知,隨著OEn中EO加合數的增加,乳液液晶結構的紋理由“馬耳他十字”花紋向纖維狀轉變;當在OE3中引入PO基團後,乳液液晶結構的紋理依然呈“馬耳他十字”花紋狀。但對比圖10(a)和(d)發現,以OE3P3作為乳化劑形成的液晶結構尺寸要大於以OE3為乳化劑形成的液晶。“馬耳他十字”花紋和纖維狀液晶結構紋理說明4種乳液中都存在著層狀液晶。
圖10 POM下液晶乳液的結構紋理。(a)OE3;(b)OE5;(c)OE7;(d)OE3P3
對乳液進行了SAXS測試,結果如圖11所示。由圖可知,4種乳液的SAXS譜圖中都出現了3組衍射峰,且q1∶q2∶q3滿足1∶2∶3,進一步證明了乳液的層狀液晶結構,q2處明顯的衍射峰表明液晶結構的長程有序,使乳液不容易發生結塊或絮凝等,起到穩定乳液的作用。另外,以OE5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的SAXS譜圖中出現了很多毛刺,說明樣品的有序性較差。
圖11乳液的SAXS譜圖
2.6.3乳液流變性
圖12為乳液的黏度隨剪切速率的變化圖。從圖中可以看出,4種乳液的黏度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逐漸下降,說明這些乳液都呈現出剪切變稀體係;隨著剪切速率的繼續增加,其黏度不再下降而呈現一恒定值。這是因為這些乳液都形成了層狀液晶相,在外力剪切作用下,液晶的結構極易被破壞,其微觀結構單元會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大而調整方向,當體係內微觀結構單元的取向與剪切方向一致或者平行,就會導致體係黏度的下降;繼續增大剪切速率,液晶內部微觀結構單元取向基本都與剪切方向保持一致或平行,其黏度不再變化。從圖中還可以看出,當剪切速率較低時,以OE3和OE3P3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的黏度幾乎是以OE5和OE7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黏度的3倍,這可能是因為前者形成的是“馬耳他十字”花紋的液晶結構,而後者是纖維狀的液晶結構。4種乳液良好的剪切變稀特性使其在儲存期間保持較高的黏度,而在較高的剪切速率下又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便於生產和使用。
圖12乳液的黏度隨剪切速率變化圖
4種乳液的應力掃描結果如圖13所示。從圖13(a)中可以看出,以OE3和OE5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存在線性黏彈區,當應力低於屈服應力時,乳液的彈性模量(G')大於黏性模量(G''),表明乳液主要以不穩定的彈性形式存在,乳液的不穩定性主要與大量的水和液體石蠟有關;當應力大於屈服應力時,G'和G''都開始降低,說明乳液內部的微觀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從圖13(a)還可發現,以OE3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比以OE5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的線性黏彈區寬,說明前者乳液的穩定性較強,體係不容易沉降或者分層。從圖13(b)中可以看出,以OE7和OE3P3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在測定的應力範圍內不存在線性黏彈區,當應力接近10 Pa時,兩種溶液的G'和G''就開始降低,即乳液結構遭到了破壞。根據應力掃描結果發現,以OE3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的穩定性明顯強於其它3種乳液,這可能是因為,當分別以OE5、OE7和OE3P3為乳化劑時,由於其分子結構中長的、卷曲的EO鏈和支化的PO鏈在液滴表麵形成的界麵層不夠穩定所致。
3結論
1)以油醇為原料經烷基化反應合成了4種油醇烷氧基化物,通過FT-IR與1H NMR對產品結構進行鑒定,證明合成的產品為目標產物。
2)EO加合數對OEn的性質具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分子中EO加合數的增多,OEn的cmc逐漸減小,而其γcmc為33~34 mN/m,EO加合數對OEn的cmc影響要明顯高於對γcmc的影響;隨著分子中EO加合數的增加,OEn的動態表麵活性、潤濕性增強;但對其乳化性和泡沫性的影響沒有一定的規律。
3)在OE3分子中引入3個PO基團對其平衡態表麵活性幾乎無影響,但可以提高其動態表麵活性、潤濕性和乳化性,顯著降低其穩泡性。
4)以4種油醇烷氧基化物為乳化劑製備的乳液都形成了層狀液晶,流變性測試結果表明4種乳液都屬於剪切變稀體係且加入OE3的乳液體係具有較好的穩定性。